Title Image

龚敏:1966-1968年间的西藏文革进程(上)

作者: 龚敏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在 1929 年古田会议决议当中明确表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是如此,后来的解放军更是如此,它绝非是一支单纯的国防军事力量,跟许多西方国家的文官掌军,军队与政治隔离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我要顺便说一句,这种军队与政治隔离,在美国一度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是二战期间的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他是不投票的,就是为了在个人层面也要保持一个政治中立。解放军完全不同,从 49 年建国开始,解放军就长期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比如说 1958 年前后,在苏共二十大,开门整风,反右的大背景下,军内发生的所谓反教条主义运动,牵扯到对刘伯承、叶剑英、粟裕、萧克等好几位元帅、大将的批判。这次运动,应当说,很大程度上是彭德怀搞起来的,但具体我们没有时间和必要细谈了,我只是想说,在 1958 年正确的彭德怀,1959 年庐山会议之后就被打倒,成了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一撸到底。

彭德怀被打倒之后,林彪负责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简单来说,就是秉承毛泽东的政治建军原则,突出政治,政治挂帅,这也就是 1960 年提出的所谓“三八作风”、“四个第一”。四个第一,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毛泽东对林彪的这一套大加赞赏,在文革前夕的 1965 年就说过,四个第一好,我们以前也未想到过什么四个第一,这是个创造,谁说我们中国人没有发明创造?四个第一就是创造,是个发现,我们以前是靠解放军的,以后仍然要靠解放军。林彪的这一套,等于是对军队进行了一种政治训练,让军队在以后参与文革、干预政治的时候,等于是有了理论依据和精神准备。

1963 年之后,毛泽东更是大力提倡学习解放军。“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这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口号。解放军抽调了大量的现役军人干部进入中央各部委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在这些单位当中建立政治部,训练党政干部,加强政治工作。我们在文革当中看到的三支两军,军队深度介入地方文革,并且把持所谓“三结合”的革委会体制,我认为,其中一个比较直接的根源,大概就是在这里。

文革的发动与解放军的关系,我想各位应该都有所了解,比如罗瑞卿事件,比如那份《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等等,这里就没有时间和必要展开讲了,只是还要提一下这个五七指示的问题。所谓五七指示,就是 66 年 5 月 7 日,毛泽东审阅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的信。军队是什么?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文化大革命乌托邦理想实验的影子,文革当中军队与政治,与地方的关系,已经在五七指示当中呼之欲出了。

在进入西藏文革的问题之前,我还想花一点时间介绍一下解放军与文革的整体进程,主要就是 1965 到 1968 年这几年间的,对这个过程做一个简单的,脉络性的介绍,算是帮助大家把西藏文革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当中去认识。文革前夕的 1965 年,解放军人数达到 447 万。这一支全世界规模最大,绝对服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毛泽东敢于发动文革的基本盘,基本力量和最有力的保证。1959 年庐山会议之后,解放军的基本体制是中央军委领导下的三总部体制,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中央军委为最高军事统帅机关,通过三总部对全军各大军区,各兵种和机关院校实施指挥。当时,全国共有 13 各大军区,即沈阳、北京、济南、南京、福州、广州、武汉、昆明、成都、兰州、新疆、内蒙古,以及我们这一次的主题,西藏。

Image
Image

1965 年,我们可以说解放军是军委主席毛泽东,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第一副主席林彪,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这么一个毛、林、罗体制。批罗瑞卿的上海会议结束之后,杨成武接替罗瑞卿成为代总参谋长,叶剑英等人增补为军委副主席,到 5 月,叶剑英担任军委秘书长,逐渐形成了一个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叶剑英,杨成武,总政主任萧华的这么一个新体制,差不多一直持续到 1967 年上半年。66 年 5 月 16 日中共中央发布所谓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通知当中提到,必须同时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等于是第一次将军队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纳入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范畴当中,要求进行清洗。66 年 8 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林彪取代刘少奇成为第二号人物,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补选为政治局委员,大大加强了军队领导人在政治局当中的分量。66 年 10 月 5 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批转林彪指示起草的《军委、总政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全军院校十万青年军人解除束缚,加入造反洪流。1967 年 1 月,上海一月风暴,夺了上海市委的权,随后在全国引发广泛的,大规模的夺权运动,各地党政权力架构一时间分崩离析。这时候,毛泽东出动解放军了。1 月,中央发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军队正式介入地方文革,3 月,军委又发布《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即所谓三支两军,其中,三支当中最重要的是支左,两军当中最重要的是军管。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当中,由中央批准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有 8 个,其中就包括西藏。而在中央一级,国务院共有正部级机构 48 个,其中除了国防部、公安部和文化部之外,剩下 45 个机构全部实行军管。

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偏于保守,部队和军人一般都倾向于维护旧秩序的保守一派,这就与造反派产生了对立情绪,特别是在 67 年 1 月的军委八条之后,军队以为拿到了镇压造反派的尚方宝剑,造成了军队普遍镇压造反派的一系列事件,也就是所谓的二月镇反。然而,4 月之后,情况又转了一个弯,毛泽东发出了所谓了军委十条,对军队的镇压实行纠偏,又引发了造反派对保守派和地方军队的报复,两派矛盾加剧,一个直接的体现就是 67 年 7 月武汉的七二零事件,迫使毛泽东逐渐转向恢复全国秩序。

在中央层面,军委十条颁布之后,军内造反派重新抬头,出现了所谓老三军派(三军无产阶级革命派)和新三军派,也就是受到萧华、杨成武和新军委文革小组支持的造反派,这两派的对立,然而,毛泽东和林彪最终是支持了老三军派,总政主任萧华倒台,而叶剑英也由于所谓二月逆流,政治影响力下降。到了 68 年 3 月,又莫名其妙出了一个杨、余、傅事件,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倒台。

因为时间原因,68 69 年之后的文革进程,我就不再多讲了,相信大家也有基本的概念。现在我们还是回到西藏文革本身来。

本文由《中國之春》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 龚敏